金融科技看湘江:从科技高地走向产业山峦
2023-04-24 09:38 收藏(0) 阅读(16055) 评论(0)
著名金融史学家威廉戈兹曼曾在《千年金融史》中梳理了金融发展的漫长历史,在这部长达7000年的历史画卷中,人们发觉,从欧洲古罗马古希腊到亚洲北宋,历经1000年,金融行业才真正意义上完成了第一次蜕变。威廉戈兹曼将金融描述为一台时间机器。他认为金融让文明的进步成为可能,同样地,伴随着文明的演进速度加快,金融业的发展也会加速前行。

       这一点,当下的人们深有体会,自迎来21世纪,全球的金融产业便朝着移动化、信息化快速前进,近两年,数字化、智能化、云化更是由前沿热点趋势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科技为金融行业带来诸多能力的显著提升,“无金融不科技,无科技不金融”的时代悄然到来。

       把视野投向广袤的神州大地,2019年,人民银行发布实施《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从而建立健全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2022年,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又进一步推动着国内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向“积厚成势”新阶段。此后,我们能看到,几乎每一片土地,每一个城市、地区都在思考“金融科技化”,并引导金融业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奔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

       在这些先行探索金融科技建设之路的城市名单中,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南长沙,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行走于金融科技产业前沿的头号种子选手。

       2019年,湖南湘江新区印发《关于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长沙成功成为继北京、深圳两地之后全国第三个出台支持金融科技专项政策措施的城市,在抢抓金融科技发展机遇上实现了与一线城市并跑、中部城市领跑。

       自此,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同时被赋予‘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的湘江新区,为湖南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沃土”,并形成了独具特色与优势的产业生态路径,同时,也交出了2022年GDP跨越40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位居国家级新区第6位的“傲人答卷”。

       毫无疑问,我们能看到,在金融科技产业原野上,湘江新区正致力于滋养出莺飞草长、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图景。

 

       01 向“新”而生:金融新高地的诞生

       2015年5月24日,肩负改革创新和驱动发展重大使命的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正式授牌,揭开了长沙产业向“新”而生的全新篇章。

       在岳麓区银盆岭街道居住了三十余年,银太纺织厂的一名老员工毛志勇用“翻天覆地”一词来形容“新篇章”带来的变化,此前在接受长沙晚报采访时,她表示:“原来这一块都是乡下,一条毛路通到江边工业集中区。”毛志勇口中的“工业集中区”便是如今湖南金融中心的所在地,这里曾是长沙有名的老工业基地,聚集了长沙船舶厂、裕湘纱厂、长沙锌厂、湘岳化工厂等大型工业企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时老工业基地的真实写照。

       如何改变这一陈旧面貌,全新篇章该如何书写?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湖南金融中心的建设便是第一步。

       在新区获批一周年之际,2016年4月21日,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支持湖南湘江新区加快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8月,省政府明确提出,将湖南湘江新区滨江金融中心定位为湖南唯一省级金融中心,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立足中部,辐射西部的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随后,中部首家民营银行——三湘银行、吉祥人寿等金融机构纷至沓来,纷纷落户。

       有了指引的“灯塔”,下一步是产业集群的建设,2017年7月,新区以1.0低容积率规划建设的湘江基金小镇横卧江畔,一个长沙版的“陆家嘴”呼之欲出,2020年,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建设湘江西岸科创走廊,2022年,湖南规划建设湘江科学城,打造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科学高峰”和“科技高地”.......从湖南金融中心到湘江基金小镇,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到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再到举世瞩目的湘江科学城绘好蓝图,而今,湘江新区已完成了从老工业基地走向金融新中心的“华丽转身”,形成了“持牌金融+基金小镇+金融科技+专业服务”四柱支撑的产业链生态。

       金融科技产业对实体经济撬动的火花在湘江新区点燃,数字则是最好的佐证。据悉,以全省5‰的面积创造了全省8%的GDP、12%的财政收入,集聚了8%的企业数;经济总量达4282亿元,居国家级新区第六。

       跃动的数字,绘出了湘江新区发展的跃升曲线,毫无疑问,在铸就“金融科技产业新高地”上,湘江新区已取得了开局胜势。

       而这一金融新高地的又是如何打造的?据观察,新高地的形成得益于政策指引、科创力量支持、产业基金投引及全链服务平台加持四大方面因素。

       首先,密集出台的政策为湘江新区的金融科技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提供了最佳的行动指引。

       近些年,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先后发布《关于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湘江基金小镇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支持湖南金融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金融服务“三高四新”战略若干政策》《湘江新区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若干政策》《湖南金融中心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等政策措施。2023年刚开年,2月,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又印发《关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明显看出,作为继北京、深圳两地之后全国第三个出台支持金融科技专项政策措施的城市, 长沙在政策出台的速度上加大发力,其于2021年出台的《关于支持湘江基金小镇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全国首次由省级政府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基金小镇发展之举。湘江新区正力争勇立数字化潮头,夯实新区金融科技发展土壤,助力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决心与毅力,与此同时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湘江新区的各类金融主体也在迸发出无限活力。

       其次,金融科技产业建设怎能少得了科技力量的支持?湘江新区金融新高地的背后是科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湘江新区产业发展的最佳“提速器”。据悉,湘江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国家级新区第二(4.85%),截至目前,湘江新区专利授权量1.2万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1万件,获评国家科技奖励2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湖南省第一名。2022年,全省已有“四大实验室”布局湘江新区,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10个高端平台高效运行,新区内国家、省级创新平台突破650家。

       在湘江新区科创企业的身影中,亦缺不了专精特新的标签。据统计,2022年,湘江新区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6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14家,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3%。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二(91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二(51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三(2150家);瞪羚企业数量居国家级新区第四(38家)。

       在科技创新的助推下,湘江新区金融科技产业彰显着向上跃升的无限动力。

       第三,产业基金的设立为湘江新区的金融科技产业“筑巢引凤”,厚植了发展土壤,形成了最佳投引。

       湘江新区深知资本聚合势能的重要性,为筑巢引凤,湘江新区依托湘江基金小镇(麓谷基金广场)平台,升级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在此基础上,设立金融科技产业母基金,总规模11亿元,已实际出资3支子基金,三支子基金当前认缴规模40亿元,实缴规模15.5亿元,投资项目数量35个。

       通过以投促引,发掘培育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湘江新区描绘出了资本赋能金融科技产业的美好蓝图。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湘江基金小镇麓谷基金广场入驻机构900家,管理规模3000亿元,位列全国基金小镇前六名。

       此外,2022年,湘江新区新增上市企业5家;截至目前,湘江新区已有上市企业51家,占比长沙市57%,占比湖南省34%。金融及配套机构总数达1800余家,累计为小微企业贷款2000亿元,助力全省各类企业获股权投资超1000亿元。

       在繁荣的土壤上,“筑巢引凤”而来的企业越来越多,并不断向上生长。“我们调研了很多城市,最终选择了长沙、落户湘江新区。”5年前,万兴科技董事长吴太兵为了响应湖南省委省政府号召,在长沙布局,尝试性地租下湘江新区中电软件园的一间小办公室作为第二总部。这一回湘的决策推动了万兴发展迈入快车道,去年12月,长沙万兴创意科技大厦正式启用,此外,万兴还在旁边规划了将近10万平方米的万兴创意世界产业园区,预计投资10个亿。

       今年,公募市场行业占有率达到 40%,位居行业第一的头部金融科技公司赢和信息也决定将通过重组的方式,落地到湖南金融中心。据了解,赢和信息的业务发展当前处于高速成长期,2022年营业收入7600万元,整体业绩连续三年保持70%的年均增速,产品复购率超过140%。

       赢和信息相信优质的科创区位就像一方沃土,在这方土地上,科创突破与市场活力并行不悖,企业能够激发发展的无限潜力,也能让新区生态焕发无限活力,从而实现共同繁荣。

       最后,通过提供优质的全链产融服务平台,为科技、资本、产业的深度融合“牵线搭桥”,让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得到强有力的加持。

       为创新政务数据市场化应用,打通“政务数据+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湘江新区联合长沙市大数据资源局打造了长沙市金融专题库和金融大数据服务开放平台。目前已汇聚20余家市直单位5.38亿条核心数据,涵盖全长沙市150万市场主体参与和700万个人的政务信息。

       此外,湘江新区构建了“12333”服务体系,提供政策申请、风险防控、投融对接、人才培养等一站式服务。其中,1个通道,即基金“募投管退”服务通道;2个风控平台,即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中心、金融巡回法庭;3个中心,即湘江新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长沙市企业上市服务中心、湖南金融中心政务服务超市;3个基地,即三大交易所湖南基地;3个行业组织,即湖南省新三板企业协会、湖南省股权投资协会、长沙金融业联合会。

       用活政策、做强科技、用足基金、做优服务,这是湘江新区一步一脚印的方向,也是其金融科技产业蝶变、腾飞的“秘诀”。

       向“新”而生的第八年,湘江新区成为金融科技产业的新高地,金融产业正在“开花结果”,蕴含无数增长韧性与潜力,接下来的湘江新区,有何谋算?

 

       02 从“新”出发:登凌云更高处

       2023年3月28日,由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湖南财信金融、湖南银行、长沙银行及湖南三湘银行协办,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财政金融局承办的湖南金融中心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合作大会于湘江基金小镇顺利召开。

       这是一场金融科技产业交融的盛宴,亦吹响了湘江新区获批第八个年头,从“新”出发的号角。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在致辞中表示,组织此次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合作大会,旨在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和金融科技机构提供“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合作平台,更加精准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推动金融机构“敢贷宽贷”、企业“愿贷能贷” ,以金融活水“贷”动经济回暖向好。

       简言之,让金融科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企业敢干、敢闯、敢投。

       从具体措施来看,湘江新区抓住了“持续健康”与“高质量”两大关键词。

       一方面,对于持续健康发展的金融科技产业,其核心价值在于“普惠”,湘江新区深谙此真谛,力争通过培养优质的金融“土壤”,真正使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得到适度的金融支持。在此次会上,湖南省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征信平台)运营中心正式落户湖南金融中心。

       普惠金融走向中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此刻正在被技术的创新应用所打通。据悉,湖南省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征信平台)运营中心将以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依托,建设覆盖全省中小微企业的“数据基础坚实、信用画像精准、产品服务优质、应用场景丰富”的一站式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平台“信用评价、融资对接、企业增信、监督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信用信息全归集、企业融资全覆盖、基础服务全免费”三大目标,从而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切实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努力创造融资信用服务“湖南经验”,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科技,能否回归实体,赋能实体,不坐而论道,高谈大论,实现场景落地、产业升级才是关键。

       回望八年前,以湘江之名,肩负起创新发展的国家使命的湘江新区成立,产业兴区是其发展目标。于是,瞄准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5大高端制造业,以及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3大现代服务业,新区“5+3”产业发展格局构想逐步形成。

       2019年,《深入推进湖南湘江新区优势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又进一步提出将围绕“产业转型、动能转换”主体目标,以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工程机械、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等16条产业链在新区发展壮大。

       伴随着各大新兴产业的兴起, 湘江新区也逐步从产业兴区走向产业强区。据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湖南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602.5亿元增加至2511.3亿元,年均增长9.1%,成了带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

       在此之中,金融科技则扮演着这一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引擎的底层“燃料”角色,长沙银行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前,为了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精准匹配制造业上下游的资金需求,长沙银行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一批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信贷、债券、租赁、信托等多品种的数字金融产品,从而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助推剂”。

       “充分发挥金融赋能作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非一句口号,而是这八年来湘江新区产业兴起的缩影。

       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做?为了拓展产业落地应用场景,在此次会上,财信金控、省农信联社、湖南银行、长沙银行、湖南三湘银行5家法人金融机构发布了2023年金融科技规划,金融科技需求总金额20亿元以上,包括省信用联社新一代信贷系统、长沙银行智慧银行网点等40余个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推动新区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

       通过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进而增加就业,这正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意义所在;通过深化场景应用,进而推动金融活水“灌溉”实体,这亦是科技赋能金融的精髓所在,由此,一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起跳点的飞跃才能在湘江新区金融产业的各个角落发生。

       长沙银行便是这场数智化飞跃的受益者,据了解,在金融科技的支撑下,近三年核心系统交易量保持年均30%以上增长,去年日均交易量达到近50%的增长。RPA、NLP、人脸识别、智能语音等广为应用,远程服务智能替代率达到77.91%,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了长沙银行的服务渠道、流程、风控乃至服务能力。

       从其银行的角度来看,金融科技的应用使得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也为长沙银行带来了丰富的金融产品创新机会和实现能力。毫无疑问,政府对金融科技的大力支持,加上市场的积极创新和金融机构的投入,使得金融科技在湘江新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可以预见,湘江的未来,将会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双飞”的盛况中获得更大的活力和创新。会上,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岳麓区委副书记、区长何朝晖也透露出了极大信心,他表示湘江新区将聚焦金融科技发展,构建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全链式供给端,挖掘培育一批金融科技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力争到2026年累计入驻各类金融机构及配套企业1800家,金融科技企业170家,实现金融业税收12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突破550亿元。

       当下,湘江新区正足履实地,步履不停,朝着凌云更高处大步走去。于去年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行动方案》中提到,计划到2026年,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成为强省会战略实施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增长点。其中,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占长沙全市的25%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制造业千亿产业集群达到5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200亿元,综合实力迈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这是湘江新区所描绘的广袤新蓝图,以“数字化技术”为帆,让金融活水奔涌至产业河谷的未来,我们报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