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官方观点合集(四)
2022-06-28 22:28 文章来自:人大金融科技研究所 收藏(0) 阅读(313161) 评论(0)
经历了6年多的研究,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深圳、北京等多个城市进行多轮试点,并进行逐步推广,许多设计细节也逐步披露,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在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系统地总结了数字人民币的研究进展。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推广将翻开中国货币史新的篇章,为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更清晰地梳理数字人民币的特征与设计思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微信ID:ruc_fintech)持续关注并梳理了官方发布的相关文章,从中提炼了重要观点,供读者参考。
注  文中所列均为相关文章作者时任职位

本文为此系列第四篇,点击下方图片链接查看前三篇



37.
顺应技术演进和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以我为主的法定数字货币
图片
2020.11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 穆长春 
发表于《旗帜》
  • 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以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为基础的支付工具逐步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但无法替代法定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记账单位的职能,且在支付效率、场景覆盖、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现金流通数量持续增长,在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地区对现金仍有较高的依赖度。
  • 加密资产突破资本管制和外汇管理等政策,加剧了资金非法流动风险,易助长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犯罪活动。
  • 全球稳定币的发行者大多为科技巨头,可借助巨大的网络效应,形成全产业链封闭生态,侵蚀国家主权货币地位,并会对货币政策传导和金融体系稳定产生影响。
  • 使用数字人民币只是将用户电子钱包的货币形式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转换为法定数字货币,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钱包依然会作为钱包载体继续发挥其原有作用。
  • 数字人民币可以加载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从而轻松地实现条件支付、约时支付等功能,嵌入权利义务相对简单清晰的应用场景,通过可编程接口赋能支付产品,服务长尾需求,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38.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基本态势与特征
图片
2021.01 
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 姚前 
发表于《中国经济报告》
  • 在美国于2020年3月27日推出的2.2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法案初稿中,提出通过数字美元钱包向相关家庭直接发放现金补助,并给出详细的数字美元设计。虽然最终稿作了删除,但数字美元偶露峥嵘,令人惊艳。各种迹象表明美国已经进入全球央行数字货币这一“火热战局”
  • 美国2万亿经济刺激法案初稿中提出的数字美元方案设计了两种数字美元。一种像银行存款,普通公众直接在美联储开户,账户里的余额即为数字美元,资金转账依靠美联储增减账户余额的系统处理来实现。另一种与比特币、Libra相似,普通公众无须在美联储开户,而是通过加密货币技术,直接持有美联储发行的美元。
  • 一直以来,欧洲中央银行似乎更关注数字货币技术的应用潜力,其与日本央行在2016年12月启动了一项名为“Stella”的联合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中的应用,评估现有支付体系的特定功能是否能够在DLT环境下安全高效地运转。但对于是否研发数字欧元,欧洲中央银行则秉持审慎态度
  • 欧美日等全球主流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态度正从审慎保守转向积极进取,数字美元、数字欧元、数字日元等全球主流货币的入局,势必将大大加速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时代将不再遥远。

39.
关于央行数字货币若干问题的思考
图片
2021.02 
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 姚前 
发表于《比较》
  • 比特币引发全球大规模的数字货币实验。与基于主权国家信用的法定数字货币或央行数字货币相对照,有人称它们为私人数字货币。截至2020年5月,共有5425种私人数字货币。它们的亮点在技术创新,缺点则源于缺乏价值支撑和合规性问题。
  • 货币发行与兑换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主体是货币发行机构,属于主动供给;后者的主体是货币使用者,属于按需兑换。既然主动供给,就有量上的自由裁量,存在扩表发行的可能。按需兑换则是需求拉动,以一种形式的央行货币兑换另一种形式的央行货币,央行没有扩表发行。因此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两者表现不同:按需兑换是在负债端完成1∶1兑换,资产没有扩张;扩表发行则在资产负债两端均有扩张。
  • 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生成,应是发行还是兑换?取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以及货币政策的需要。如果只是M0替代,那么它和现金一样,是按需兑换;如果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的需要,通过资产购买的方式,向市场发行数字货币,则是扩表发行。扩表发行须界定合格的资产类型,以适当的数量和价格进行操作。
  • 代币模式是一种基于密码学的新型账户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加密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对账户的自主掌控能力更强。基于账户还是基于代币,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哪种路线占据主流,有待观察。
  • 数字美元基金的白皮书对数字美元的可编程性以及智能合约的应用也持积极的态度。它认为,数字美元提供了超出当今央行准备金和纸钞之外的新功能和实用性,其中即包括可编程性,数字美元的可编程性将为价值转移的创新和精确性开辟更多的途径。
  • 在央行数字货币监管方面,利用数字货币“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特性,通过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来管理相关数据使用权限,实现一定条件下的可追溯,确保大数据分析等监管科技有用武之地。

40.
关于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实验的若干认识与思考
图片
2021.03 
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 姚前 
发表于《清华金融评论》
  • 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新型支付工具,有可能会对现有支付工具带来一定的替代。有些国家强调替代流通中现金(M0),有些国家或地区则认为不应强调替代M0。
  • 国际清算银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提高支付效率和金融普惠性是零售CBDC的主要动机,相比于发达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研究零售型CBDC的动机更为强烈。这容易理解,发达经济体的境内零售支付体系比较成熟,能较好满足公众的零售支付需求,央行数字货币对于境内零售支付的边际改善相对有限。因此,他们的央行数字货币实验目标,更多是改进与完善国际支付体系以及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 央行数字货币的一重要应用领域是改进现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开展更加开放、灵活和高效的券款对付(DVP)。没有比央行货币更安全的货币。以商业银行货币结算,仍存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敞口。以央行货币结算,才能保证证券结算的最终性。
  • 央行数字货币对银行存款而言并非是完美的替代品,且可以采取措施增加银行存款向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的摩擦和成本,例如管控央行数字货币的大额持有、对银行存款向央行数字货币每日转账施加限额、对异常CBDC大额余额征收费用等。
  • 相比技术细节,战略方向更为重要。方向不对,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贻误战略机遇。基于当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实验的全新格局,我们既要充分感受到“时不我待”的危机感,更要从中吸取有益的战略启示,同时还要学习灵活包容的技术思路,不拘泥于某一预设路径,尽可能尝试各种方案、模式和思路,多方比较,探寻不同场景下的最佳解决方案。

41.
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建设
图片
2021.03 
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伟
发表于《清华金融评论》
  •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框架下,金融服务技术委员会安全分委会(TC68/SC2)于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安全特别工作组,开展数字货币安全相关的标准研究,围绕数字货币安全的目标、数字现金及其使用、数字货币与现有货币的兑换、安全技术和密码学及其他安全机制、硬件平台和安全防护等方面提出标准研制方向,并提出数字货币安全目标应包含完整性、可认证、可追踪三个层次。
  • 在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研发之初,人民银行就高度重视标准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建立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工作机制。2018年1月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成立法定数字货币标准专项工作组;二是初步形成法定数字货币标准框架,初步建立法定数字货币标准体系架构,涵盖业务操作、互联、钱包、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建设进程。
  • 我国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与国际接轨,在互联互通平台建设中积极采用ISO 20022、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等国际通行的报文和数据标识标准,为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快速对接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做好技术支撑,更好地提升法定数字货币系统和各相关机构数字货币系统的兼容性和国际化水平。

42.
对可控匿名的思考
图片
2021.03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 穆长春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经济峰会上的演讲
  • “可控匿名”作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体现了其M0的定位,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的客观需要。
  • 可控匿名的第一层含义,是匿名。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可以在技术上实现小额匿名。钱包采用了分级分类的设计,根据KYC程度的不同开立不同级别的数字钱包,满足公众不同支付需求。
  • 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时,我们将用户的支付信息打包做加密处理,用子钱包的形式推送到电商平台去,平台是不知道你个人信息的,这样就保证了用户核心信息的隐私保护。
  • 数字人民币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民法典》《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定的要求,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对于所有客户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履行客户信息保护的管理流程,确保个人信息安全。总之,数字人民币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在现行支付工具中是等级最高的
  • 可控匿名的第二层含义,是可控,我们在保护合理的匿名需求同时,也要保持对犯罪行为的打击能力。完全匿名从来不是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考虑,只有在符合“三反”等监管要求前提下的有限匿名才是国际共识。

43.
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
图片
2021.04 
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讨论
  • 要尊重各国央行的货币主权。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方便性,但不是某一个货币一统天下的做法。
  • 在尊重各国央行货币主权的前提情况下,对于数字人民币而言,最大的需求还是在于推进在国内的使用,先从基于国内14亿人口的零售系统开始,把零售系统效率提高,是所有开展其他业务的一个基础。
  • 金融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不管是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应该跟实体经济密切地结合。我们经历过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现金融脱离了实体,比如影子银行、衍生品这些纯粹变成了金融机构之间的投机交易,和实体没有联系了,就容易出问题。
图片
2021.04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李波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讨论
  • 迄今为止,我们相关的试点相当成功。一是数字货币的双层系统能够兼容现在的货币和银行体系,从而确保金融脱媒化过程当中的风险最小化;二是能够实现可控的匿名性,小额交易可以实现匿名化,大额交易央行可以进行追踪;三是能够尝试一套混合系统,不预设技术路线,在不同的技术方案下面实现不同程度的耦合。
  • 数字人民币的推出现在还没有明确时间表,在数字人民币进行全国推广之前,要做到以下三步:首先是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比如将在冬奥会上进行试点,能够让数字人民币为国际、国内用户所用;其次是进一步搭建数字人民币的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提高安全、可靠性;最后是要建设一套相应的法律和监管的框架,来监管数字化人民币。
  •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进程,数字人民币的目标不是要取代美元或其他国际货币,而是让市场做出选择,进一步便利国际贸易和投资。
  • 对于由私营企业发行的稳定币,如果其将来成为一种支付工具的话,就必须要接受像银行或准银行金融机构一样的严格监管。

44.
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系统
图片
2021.05 
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的演讲
  • DC/EP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特别是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本来设计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就没有想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
  • 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是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而不是取决于技术上的因素。
  • 可控匿名并不是一个数学上能够精确定位的点,但是它表达的意思就是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毒品交易,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大家可以再深入的研究这个平衡点究竟在哪,但也不要拿这个事有意或者刻意地贬低或者攻击DC/EP的进程。
  • 交易所现在所有系统的运行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好的。如果大家希望降低交易成本的话,可能更多的是减少印花税,印花税比技术系统的成本更受到关注。
  • 支付系统现代化,DC/EP和E-CNY会首先对跨境的零售使用,包括旅行者商务访问之间的使用,也包括现在比较时兴的零售网购等方面都会带来提升的体验,同时对人民币会有好处。我们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批发金融交易、贸易汇款等等各个方面,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还需要在政策体制方面不断的向前迈进,我们相信未来在这些方面能够取得进展,才是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大步伐。

45.
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观察与思考
图片
2021.05 
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 姚前 
在国际金融论坛2021春季会议上的演讲
  • “帮助政府看到所有的实时交易”并非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实验的动机。在我国,许多人身上已不再携带现金,第三方支付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所有实时交易的透明化;当然也引发了数据隐私保护、可匿名性、垄断、监管透明度等问题。面对数字化浪潮,中央银行有必要主动创新法定货币发行和流通方式,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以优化法定货币支付功能,缓解私人数字支付工具的冲击,提高法定货币地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 双层运营与单层运营也并非二选一的关系,就像出租车与公共汽车,二者似可并行不悖,兼容并蓄以供用户选择。
  • 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直接运行在以太坊、Diem等区块链网络,那么中央银行可借助它们的BaaS服务,直接向用户提供央行数字货币,而无须借助中介机构。单层运营可以使央行数字货币更好地惠及没有银行账户的群体,实现金融普惠。
  • 数字货币不能只是对实物货币简单的模拟,而若要发挥“数字”的优势,未来的数字货币一定会走向智能货币。当然,前期我们也观察到一些由于智能合约安全漏洞而引发的系统灾难,说明该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改进。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应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宜从简单的智能合约起步,逐步扩展其潜力。

46.
对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详细介绍
图片
2021.06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 穆长春
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的演讲
  • 数字人民币钱包是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在中心化管理、统一认知和实现防伪的前提下,我们和各运营机构采用共建、共享方式开发钱包生态平台,对钱包进行管理并对数字人民币进行验真,并实现各自视觉体系和特色功能。
  • 运营机构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并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对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分层管理,根据实名强弱程度赋予各类钱包不同的每笔及每日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
  • 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开立个人钱包;其他法人和非法人机构可开立对公钱包,并按照临柜开立还是远程开立确定交易和余额限额,钱包功能可依据用户需求定制。
  • 软钱包有移动支付APP和以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提供的服务;硬钱包有IC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
  • 钱包持有主体可将主要的钱包设为母钱包,并可在母钱包下开设若干子钱包,个人可以通过子钱包实现支付场景的限额支付、条件支付和个人隐私保护等功能。
  • 我们与指定运营机构共同开发基本支付功能组件,利用智能合约实现时间条件、场景条件、角色条件触发的条件支付功能
  • 指定运营机构、其他授权机构可以进一步开发复杂的支付/金融产品,构建钱包生态平台,以满足多场景需求并实现特色功能。

47.
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
图片
2021.07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 
发布于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 无损要求:央行数字货币应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一国数字货币不应损害其它央行的货币主权和政策独立性,同时,应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公平竞争。
  • 合规要求:央行数字货币应具有完善的法律基础和稳健的运营体系,遵守各国关于外汇管理、资本管理等法律法规,做到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匹配,以促进跨境贸易的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监管要求。
  • 互通要求:央行数字货币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及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不同央行数字货币系统间及其与传统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互联互通。同时,应有利于促进支付业务有序发展,杜绝碎片化局面。
  • 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都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并行发行,人民银行会对二者共同统计、协同分析、统筹管理。
  • 在未来的数字化零售支付体系中,数字人民币和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构成现金类支付工具。
  • 数字人民币体系综合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特点,形成稳态与敏态双模共存、集中式与分布式融合发展的混合技术架构。
  •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 132 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 2087 万余个、对公钱包 351 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 7075 万余笔、金额约 345 亿元。
  • 数字人民币体系设计坚持“安全普惠、创新易用、长期演进”设计理念,综合考虑货币功能、市场需求、供应模式、技术支撑和成本收益确定设计原则,在货币特征、运营模式、钱包生态建设、合规责任、技术路线选择、监管体系等方面反复论证、不断优化,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开放包容、稳健可靠的数字人民币体系设计方案。
图片
2021.07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范一飞 
在中国人民银行吹风会上的解答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受邀白名单用户已超1000万,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个、对公钱包351万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笔、金额345亿元。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132万个,兼顾线上和线下,涵盖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政务缴费、税收征缴、补贴发放等领域。
  • 多数试点地区地方政府结合智能合约功能推出数字人民币红包类消费刺激措施。
  • 未来将继续强化数字人民币的安全性,建立坚实可靠的多层次网络防护体系、密码算法体系、安全计算和存储体系等安全体系,以应对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应用。
  • 数字人民币体系收集交易信息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则,不过度收集,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不提供给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门。
  • 人民银行内部对数字人民币相关信息设置“防火墙”,通过专人管理、业务隔离、分级授权、岗位制衡、内部审计等制度安排,严格落实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管理,禁止任意查询、使用。
图片
2021.07 
央行货币金银局局长 罗锐 
在中国人民银行吹风会上的解答
  • 《中国人民银行法》授权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
  • 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等基本功能。
  • 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并行发行,人民银行会对二者共同统计、协同分析、统筹管理。
图片
2021.07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 穆长春 
在中国人民银行吹风会上的解答
  • 人民银行探索了区块链在贸易金融、确权交易、交易对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比如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
  • 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的交易层:为支持高并发、低延迟,实现公众直接持有央行债权,采用了中心化架构。
  • 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的发行层:基于联盟链技术构建了统一分布式账本,央行作为可信机构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将交易数据上链,保证数据真实准确,运营机构可进行跨机构对账、账本集体维护、多点备份。
  • 数字人民币体系结合区块链共识机制和可编程智能合约特性实现自动对账和自动差错处理。
图片
2021.07 
央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 陈建新 
在中国人民银行吹风会上的解答
  • 人民银行作为第一层,负责数字人民币额度管理、发行和注销、跨机构互联互通和钱包生态管理,对数字人民币兑换流通服务进行监督管理。
  • 达到要求的商业银行成为指定运营机构,作为第二层,根据客户信息识别强度为用户开立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和流通服务。
  • 其他商业银行及非银行支付机构与指定运营机构一起共同提供数字人民币流通服务,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系统开发、场景拓展、市场推广、业务处理和运维等服务。